学校政策描述

学校十分重视精品课程建设,将精品课程建设作为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区域示范性大学的重要举措来抓。在统一思想的基础上,对学校精品课程建设进行了科学规划,多方着力,有序推进,形成了一整套的课程建设规范,有效地带动了整个学校课程建设的良好发展。

1)科学规划。为了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提升课程建设水平,更加规范、有序地开展课程建设工作,学校制定了《浙江工业大学2007—2010年课程建设规划》,提出课程的建设和发展要体现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着力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精英人才的培养,提出课程建设的具体目标:到2010年建成200门校级优秀课程,并以此形成优秀课程群,保证每个专业至少有两门以上的校级优秀课程;到2010年建成校级精品课程80100门,省级精品课程40-45门,国家级精品课程5-7门;到2010年在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尤其是优秀课程、精品课程)范围内建设好100门左右既可供学生在线学习、又可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辅助教学的网络课程体系

目前已立项建设了212门校级优秀课程(群),有73门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38门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7门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2门被评为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被评为教育部-英特尔精品课程,据此形成了递进式课程建设体系。

2)经费保障。学校每年投入与课程建设相关的经费500余万元。在前期学校优秀课程(群)建设每门投入1 .55.0万元的基础上,对评上校级精品的课程给予1万元启动经费,为申报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评上省级精品的课程的每门给予1万元的现金奖励;评上国家精品的课程,给予2万元的现金奖励。精品课程还以课程启动经费、课程奖励、教学工作量系数等多种方式进行经费配套。同时,对下拨课程建设经费和学校配套经费按课程建设经费管理办法执行,做到了有章可循。

3)激励机制。学校在课程建设、相关教学建设、学校配套制度等方面形成了综合性的激励机制。

第一,学校先后出台了《浙江工业大学优秀课程建设建设与管理办法》、《浙江工业大学优秀课程建设评价方案》、《浙江工业大学关于课程建设的若干意见》、《浙江工业大学关于调整对精品课程奖励政策的暂行办法》、《浙江工业大学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和《浙江工业大学关于网络教育资源建设若干意见》等一系列课程建设的文件,形成了课程建设的激励机制、保障机制。

第二,在教学改革项目立项、教学软件建设项目立项、重点建设教材立项方面形成了一整套促进精品课程建设的综合机制。围绕精品课程建设,建设一大批教学改革项目、教学软件建设项目、重点教材建设项目。

第三,学校在人事政策上给予扶持和倾斜。在职称评定中,将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提升一个项目级别,即校级精品课程视同为厅级项目、省级精品课程视同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精品课程视同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此调动广大教师进行课程建设的积极性。在岗位聘任上,设立专门的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校聘岗位,每门省级精品课程设校聘7级岗位1个(课程负责人岗),其岗位津贴与学院正院长相同,即学校每年给予54000元岗位津贴;每门国家级精品课程设校聘8级岗位1个(课程负责人岗),其岗位津贴与学校副校长相同,即学校每年给予64800元岗位津贴。同时,给予精品课程组主要成员参加学术会议和访问交流等学术活动更多机会。

4)评价机制。

第一,学校制定了《浙江工业大学优秀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及其《浙江工业大学优秀课程建设评价方案》、《浙江工业大学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及其《浙江工业大学精品课程评审标准》、《浙江工业大学精品课程再建设项目验收标准》、《浙江工业大学精品课程网上发布标准》,形成了优秀课程、精品课程的评审、评价体系。

第二,在督导组听课、学生评教、期中教学检查等平时检查的基础上,做到项目建设中期有检查,建设期满有验收。教务处在每年底进行课程建设情况的年度检查,相应时间进行中期检查,建设期满按照建设标准进行验收。教务处还每年定期组织课程网站的专题检查。

 

网站统计:197375  版权所有: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